地址:保定市竞秀区北二环路6666号(北奇村北二环村口东行一百米路南)
邮编:071051
李经理:18931288881
电话:0312-5018936
传真:0312-2015836
网址:
建筑节能检测是评估建筑物围护结构、用能系统及整体能耗性能的重要手段,常见方法涵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、门窗气密性检测、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检测、照明与设备能效检测等方向,具体如下:
一、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
围护结构(外墙、屋面、地面、分隔墙等)的保温隔热能力直接影响建筑能耗,核心检测指标为传热系数(K值)或热阻(R值),常用方法包括:
1. 热流计法(稳态法)
原理:在稳态条件下(室内外温差恒定),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热流密度(热流计)及两侧温度差(温度传感器)。
适用场景:适用于已建成建筑的墙体、屋面等部位,需在冬夏典型工况下测试(如冬季室内外温差≥20℃)。
特点:结果准确,但需长时间稳定环境(通常4-8小时),对测试条件要求较高。
2. 防护热箱法(实验室常用)
原理:将试件(如墙体样板)置于防护热箱中,模拟稳态传热环境,通过测量热箱加热功率与试件两侧温差,计算传热系数。
适用场景:主要用于建筑材料或构件(如保温板、预制墙板)的实验室检测,也可用于现场取样后测试。
特点:精度高,但需标准实验室环境,现场原位检测应用较少。
3. 红外热像仪法
原理:通过红外热像仪捕捉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分布,快速定位热桥(如窗框周边、混凝土梁柱与保温层交界处)、保温层缺失或空鼓等缺陷。
适用场景:非接触式快速检测,常用于施工质量验收或节能改造前的问题排查。
特点:直观但无法直接给出定量传热系数,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。
二、建筑外门窗气密性检测
门窗的气密性能是降低冬季冷风渗透、夏季空调冷量损失的关键,常用方法为压力差法:
仪器:门窗气密性能检测仪(含风机、压力传感器、试件框)。
步骤:将门窗试件安装在标准试件框上,通过风机在试件两侧形成可控压力差(如±10Pa、±20Pa、±30Pa等分级压力),测量不同压力下的空气渗透量(单位:m³/(h·m) 或 m³/(h·m²)),末尾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单位缝长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,判定等级(如国家标准分为1-8级,等级越高气密性越好)。
现场检测:对已安装门窗,可直接在洞口处采用类似方法测试(如采用“鼓风门法”模拟压力差)。
三、建筑外窗遮阳性能检测
遮阳性能影响太阳辐射得热,进而影响空调负荷,主要检测参数为遮阳系数(SC)或太阳得热系数(SHGC):
实验室方法:通过光谱分析仪或综合遮阳测试装置,在标准光源下测量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量(包括直接透射和二次反射),计算遮阳系数(SC=窗玻璃太阳能总透射比/标准3mm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)。
现场简化方法:通过红外热像仪观察窗玻璃表面温度分布,或使用辐射热流计测量太阳辐射得热量,辅佐评估遮阳效果(如外遮阳百叶、贴膜的实际隔热性能)。
四、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检测
供暖、通风与空调(HVAC)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(占比40%-60%),检测重点为系统能效比(EER/COP)、水力平衡度及运行管理合理性:
1. 冷热源机组能效
检测参数:冷水机组/热泵的制冷/制热性能系数(COP/EER)、锅炉效率(η)。
方法:通过测量机组的输入电功率(或燃料消耗量)与输出的制冷/制热量(采用热量表或焓差法计算),计算能效比。例如,COP=制冷量(kW)/输入电功率(kW)。
2. 输配系统能效
水系统:检测水泵流量、扬程及功率,计算输送能效比(如单位供暖/制冷量的水泵耗电量);通过压差传感器检查管网水力平衡度(各支路流量偏差应≤15%)。
风系统:测量风机风量、风压及功率,计算风道阻力与风机效率;检查送回风口的风速均匀性(避免局部过冷/过热)。
3. 末端设备效率
如风机盘管的风量、供冷/供热能力,散热器的散热量等,通常通过标准工况下的实测数据与设计值对比。
五、照明与电气设备能效检测
建筑照明和插座设备的能耗占比约15%-25%,检测内容包括:
1. 照明系统
照度与功率密度:使用照度计测量工作面照度(如办公室≥300lx),同时计算实际照明功率密度(LPD=灯具总功率/房间面积),对比国家标准限值(如现行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GB 50034规定办公建筑LPD≤7W/m²)。
光源效率:检测LED灯、荧光灯等的光效(lm/W),优先选用高光效产品。
2. 插座设备
通过智能电表监测主要用电设备(如电脑、打印机等)的实际能耗,评估待机功耗(如待机功率应≤1W)及运行效率。
六、建筑整体能耗监测(长期动态评估)
通过安装建筑能耗监测系统(BEMS),实时采集电、水、燃气等能源消耗数据(分项计量:空调、照明、动力、特殊用电等),结合气象参数(室外温度、日照)分析能耗规律,识别高耗能环节(如某区域空调过度使用),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。
总结
建筑节能检测需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方法:围护结构侧重热工性能(热流计法为主)、门窗关注气密性与遮阳、暖通系统强调能效比与水力平衡、照明检测照度与功率密度,末尾通过综合评估指导节能设计、施工质量验收或既有建筑改造。实际检测中常需结合多项方法,并参考国家标准(如《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》JGJ/T 177、《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》JGJ/T 132)判定是否符合节能要求。
